2018硕士统考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神经冲动的传导形式有
A化学传导和声传导B电传导和光传导
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D光传导和热传导
【解析】答案C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它与动作电位具有密切关系。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的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这种特性使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得越来越弱。
神经递质是神经冲动在突触间传递的化学物质的媒介。当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末梢,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小泡内储存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经过突触间隙作用到突触后成分,改变突触后成分膜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实现了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导又称为化学传导。(参见《心理学考研高而基:知识精讲》P12)
2、根据鲁利亚的观点,由边缘系统与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机能系统是
A平衡系统B调节系统
C动力系统D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系统
【解析】答案C
第一机能系统:动力系统(激活系统),由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3、人们在加工和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会更高,该现象被称为
A自我图式B自我意识C自我确认D自我参照效应
【解析】答案D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在接触新东西的时候,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的话,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不容易忘记。
注:出版的高而基没有本考点;但是北师大、华中等院校的高而基、阿范题题库中有该知识点。
7、学生很容易在作业本上看到教师用红笔写的评语,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随意前注意
【解析】答案B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既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随意后注意一般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10、根据系列位置效应,个体按顺序学习一个由30个词组成的词表后,回忆正确率较低的部分是
A开始B结尾C中间D开始和结尾
【解析】答案C
材料在系列里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它表现为系列末尾的材料记忆的效果最好(称为近因效应),其次是前边呈现的材料(称为首因效应),中间的材料记忆的效果最差。
16、在情节反应中,与愤怒情绪产生关系最密切的神经中枢是
A杏仁核B小脑C桥脑D延脑
【解析】答案A
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实验证明,双侧杏仁核损伤的病人对恐惧和愤怒声音的识别有困难,或者对厌恶刺激没有反应。说明杏仁核对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是重要的。
18、根据巴普洛夫的观点,与黏液质这一气质类型,相对应的高效神经活动类型是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解析】答案C
神经系统的基本特点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不平衡
兴奋型
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
安静型
黏液质
弱
抑制型
抑郁质
19、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目标是
A追求优越B自我实现C归属与爱D自卑情结
【解析】答案A
阿德勒认为人生而具有自卑感,个体行为的最根本动力就是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
21、皮亚杰认为,思维起源于动作,而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
A同化B顺应C平衡D适应
【解析】答案D
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才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
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66、下列选项中,属于知觉恒常性的有:
A形状恒常性B大小恒常性C明度恒常性D时间恒常性
【解析】答案ABC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方向恒常性。
67、影响推理的因素有
A知识经验B工作记忆的容量
C对前提信息加工的充分性D前提中使用逻辑量词的气氛
【解析】答案ABCD
三段论推理会产生三种误差:
气氛效应:两个肯定的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如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鲸鱼是哺乳类动物,推出鲸鱼是胎生的
换位理论:推理发生的错误是由于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
心理模型理论: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工作记忆容量有限
68、人际吸引的规则包括
A熟悉性B表面性C通常性D邻近性
【解析】答案AD
人际吸引的规则有熟悉效应和邻近效应;个人特征(才能、外貌);相似规则;互补规则;协同作用。
69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卡特尔人格特质分类的有:
A根源特质B情绪特质C表面特质D理智特质
【解析】答案AC
卡特尔所提出的人格特质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即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70、按照罗斯(E.Ross)的研究,濒临灭亡者体验的内容有
A否认死亡B接受死亡C沮丧情绪D愤怒情绪
【解析】答案ABCD
老年临终病人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变化,库布勒·罗斯把临终的状态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否认阶段:病人否认死亡的现实,拒不接受有关死亡就要发生的信息。
2.愤怒阶段:病人表现生气、愤怒的情绪,常迁怒家属及医护人员,发泄他们的苦闷。
3.乞求阶段:病人存有发生奇迹治疗的幻想,期盼延长寿命,还存在着希望,也努力配合治疗。
4.抑郁阶段:当病人知道死亡无法避免之后,便进入重度抑郁。
5.接纳阶段:病人准备接纳一切,对自己即将面临死亡有所准备,心情相当平静。
71、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效能感的因素有
A直接经验B替代经验C言语说服D情绪唤起
【解析】答案ABCD
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个体经验(直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唤起。
72、在内隐记忆研究中,加工分离程序需要的测试条件包括
A独立条件B结合条件C包含条件D排除条件
【解析】答案CD
加工分离程序有两种测验: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称为包含条件;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影响正好相反,称为排除条件。
73、取样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A随机化B代表性C数量化D置换性
【解析】答案ABD
随机性:是指研究中的客体、被试、实验处理或分数等的每一成分被抽选的概率均等。
代表性:是指当样本具备相似于总体特征的特点。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随机取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意味着样本是不一定总体的缩影,不要求样本具备总体的所有关特征;而是在统计意义上获得的特征。
取样的置换性,是指取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成分返回到总体,继续参加取样;这在随机取样中特别重要。一些研究表明,非置换性随机取样避免了在样本中出现重复选择的成分,因而比置换性取样更准确地估算样本指标。
74、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主要方法有
A因素分析法B平均数方法C最小二乘法D逐步回归法
【解析】答案BC
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有:平均数法;最小二乘法。
75表示测验等值结果的方法有
A图示法B公式法C列表法D数轴法
【解析】答案ABC
等值结果的表示方法有表列法;公式法;图示法。
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76、什么是观察法?它有何优缺点
【解析】
1、含义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讲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了解其注意的稳定性、情绪状态等
2、适用范围
(1)对所研究的对象无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可能影响某种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3、优点
(1)适用范围较大
(2)简便易行
(3)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4)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4、缺点
(1)存在偶然性,不能揭示因果关系
(2)难以讲行重复观察,观察的结果也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3)得到的结果难以讲行精确的分析
(4)由于对条件未加控制,观察时可能出现不需要研究的现象,而要研究的现象却没有出现(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
(5)观察容易“各取所需”,即观察的结果容易受至U观察者本人的兴趣、愿望、知识经验和观察技能的影响。
77、简述句子理解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解析】
1、含义
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叫句子理。
2、影响因素
(1)句子的类型:如肯定句比否定句容易理解,从反应时角度来看,真肯定句反应时<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
(2)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符合汉语基本词序“主、谓、宾”的句子容易理解;如人们对于“中国女排大胜日本队”和“中国女排大败日本队”的理解是一样的,因为“中国女排的次序没有变”。
(3)语境:特别是在对话言语中,离开了语境单独抽出其中某一句就很难理解。
(4)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如对一句话,标点符号标示的不同,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语义分析,符合逻辑的句子容易识别,如猫捉老鼠符合逻辑,相反就不合逻辑;如人们对“大厅充满阳光”和“阳光充满大厅”的理解是一样的,尽管次序颠倒,但有语义知识的帮助,还是会产生同样的理解。
78、试从学习的认知观出发,简要比较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利弊
【解析】
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优缺点来源网络)
1、发现学习的优点及缺点
发现学习的优点:
(1)提高学生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过程本身发生兴趣;
(3)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保持与提取。
发现学习的不足:
(1)有些学科诸如文学、艺术不合适发现学习
(2)有些学生不适合发现学习
(3)发现法耗时不经济,不宜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一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机智、技巧、耐心等要求很高,一般教师很难掌握,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2、发现学习的优点及缺点
接受学习的优点:
(1)突出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有意义学习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作用
(2)在讲授知识间的抽象关系是可能更有效
(3)在一些学习情境里,学生必须用言语来处理各种复杂的,抽象的命题,更适合于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不足:
(1)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2)对于具体经验和程序性知识,其他教学模式可能更加有效。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79.一个两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A有两水平,自变量B有三水平。请画出以下三种情况的线形图:
(1)两个主效应显著,但是交互作用不显著;
(2)主效应A显著,主效应B不显著,没有交互作用;
(3)都没有主效应但是有交互作用。
【解析】定位到因变量是Y轴,自变量A是图例,自变量B是X轴(分类较多当X轴,方便作图)。具体如下:
(1)
(2)
(3)
80.一大段材料之后,可以提炼出要点:测量性别差异和材料差异对反应时的影响。在一项检验大学生心理旋转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的研究中,若在平面旋转条件下以三维物体和字母R为两种刺激材料,以性别为被试变量,每种实验处理需要4名被试,需求不同性别的被进行匹配判断并记录其反应时,请给出两种实验设计方案,并说明每种方案所最少需要的被试数量。
【解析】
自变量A:性别(两个水平,男、女);
自变量B:材料性质(两个水平,三维物体、字母R),
因变量:反应时
实验设计一:完全随机的被试间设计
被试数量:至少需要16(=2×2×4)名被试
实验设计二:混合实验设计
被试数量:至少需要8名被试,被试间变量性别,被试内变量。
81、试述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并进行简要评价
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这些智力和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们构成了:
1、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1)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过程;
(2)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
(3)知识获得成分是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其中元成分起着核心的作用!
2、智力情景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景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3、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评价:跟着冲刺背书,都背吐/背怀孕了。
82、小强正在专心的做地理拼图,亮亮从旁边走过,只听哎哟一声,亮亮的腿碰到了小强的课桌,把小强花长时间做的拼图碰散了。小强一抬头,却发现亮亮正朝旁边的同学挤眉弄眼,由此,小强认为亮亮的行为是故意的,十分生气,给了亮亮一拳。试用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解释小强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过程。
83.材料一有关访谈的步骤和程序(到某学校某教室,选择了愿意接受访谈的人),材料二关于10个项目区分度表格,材料三取样共500人有效回收问卷300人、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其结构效度。大段测量编制问卷并结合统计的材料,涉及到信度、效度、区分度、F等指标,方便取样的方法,在自习室对一群学生进行访谈。问:
(1)对材料一中访谈法有什么问题?你会如何改进?
(2)分析材料二中项目的区分度。
(3)根据表格中α系数大小,问是否符合测验的特性?是什么特性?
(4)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结构效度是否正确?
(5)根据材料的F值,是否可以说维度二比维度三更显著?为什么?材料的结论是否正确?
【解析】
(1)访谈是方便取样,代表性不足,随机性也不够。访谈环境也不好。
(2)美国测量学家伊贝尔(L.Ebel)提出:D>0.40,题目很好;D值在0.30~0.39间,题目良好,修改会更好;D值在0.20~0.29间,题目尚可,仍需修改;D<0.19,题目差,必须淘汰。(高而基p361)
(3)克隆巴赫α系数,是同质性信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网络:一般来说,α系数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础研究中,信度至少应达到0.80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达到0.70就可接受,介于0.70~0.98均属高信度,而低于0.35则为低信度,必须予以拒绝。
(4)结合数据回答。编制良好的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应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
(5)结合材料中的数据来会答。整体上需要注意:性质不同的数据不能直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