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考研基本已经结束,最近论坛里面已经考上的同学来交流经验的帖子增多,让15年考研的同学感觉成功那么近,让人失败的人一边羡慕一边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这么多人来分享成功的喜悦,我就很想来泼大家一瓢冷水。
去年我也看过很多成功的经验贴,心中暗暗记下前人是怎么做的,觉得自己也要这样做,这样做就能成功。事实上,有一个很大的信息不平衡的问题。成功的同学当然会愿意分享成功的经验,但是失败的同学几乎就消失了,这就相当于没有对照组。我们知道成功的人怎么成功,但是不知道失败的人为何失败。
我认为考研的结果由三个因素决定,天资、努力、运气。
天资不是指你的智商多高,而是你的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应试能力所对应的就是初试,为何说应试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是因为初试的考核毕竟是一张试卷。比如,对于心理学统考而言,140分的主观题,老师只能从你写出的答案来估计你的水平,怎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应试能力。就算你学的再好,但是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话,那谁都没办法帮你。再拿英语来举例子,我认识一个应该过了专八的同学,两次考研都是跪在英语上面,只有50多分。你说他英语不好,谁信?你字写得不好,老师看不懂你写的东西,你的分数怎么高?应变能力所指的就是复试了,为什么有些同学初试成绩很高,复试却跟菜鸟一样。有些人说这人综合素质还是不行,只会死记硬背,老师一看就看出来了。我也经历过复试,只能说复试的大多数人表现的都像菜鸟。很多问题不然就是很简单,不然就是很难要靠临场应变能力,这些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提高的。
努力,这是三个因素中最可控的因素,也是所有经验贴描述的内容。但是看了这么多的经验贴,几乎大同小异,都是告诉你哪一门看几小时,复习了几轮。所以应该怎么努力我并不想多说,适合这个人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
运气是最不可控的,可能老师看你试卷的时候心情不好,可能你刚好考试的时候生病了,可能你恰好忘记了考试的那个重点。
大多数人失败都会说自己是不够努力,我也这样觉得。毕竟承认自己没有能力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承认自己没有努力才能够继续进行二战。但是这次考研让我承认,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就像考研分数是对你水平的估计,你的平均水平可能是在350,但考研只有一次测量,可能在350以上,也可能在350以下,上下浮动多少要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浮动决定你是否能考上。
在考完之后,分数还没有出来我就写了一部分经验贴。当时想等结果出来以后再写完,觉得这样会更有说服力,可是我没有考上一志愿的学校,我就觉得我没有资格去分享我的经验,分享我的所谓的学习方法。但是我觉得这次考研我努力了,我非常非常地努力,结果是这样我也无能为力,只能承受这个结果。
以上苏州大学考研信息由东吴苏大考研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