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一路走来都能看到女生在班级里的优秀表现。媒体上也在议论,同龄女生在学校里的表现普遍超过男生。
可一到职场,男生就占据优势,这不得不让女生沮丧和感叹环境的不公平。
今年7月即将毕业的新闻专业研究生沐瑶就说,虽说男女平等,但在职场上不是这样的。“我看到《咱们结婚吧》里面高圆圆因年纪大没结婚被辞退那一幕,很气愤。劳心劳力又怎么样,说不要你就不要你了。”
那么多女生为什么要考研?难道女生可以忽略结婚生子这个过程?自然是不能。那么,考研后的女生是否更有前途呢?
考研动机
从读研情结到逃避
有的人想要更高的起点,对找工作有更大的帮助,就为了那一纸文凭。也有一部分人真正想读书。
2012年9月,李冰雪进入昆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读研究生,将于今年7月份毕业。
说起自己的考研动机,她想想都有些好笑。“本科时男朋友劈腿找了个女研究生,我的自尊严重受挫,很不服气,就想自己也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结果大四那年没考上。”
后来找工作的时候,李冰雪又受挫。在她自己看来,一方面是受专业影响,待遇不理想。另一方面,一些是“萝卜招聘”,想找好工作得靠关系。
既想证明自己又想逃避就业压力,最后李冰雪决定再考一次研。在选择专业上主要考虑是不是好考上,能学到什么不重要,只要读完研究生后能有个高一点的平台。
和李冰雪考研动机相比,新闻专业的沐瑶觉得自己是属于奇葩的类型,有读研的情结。“我就是想要静下心来读书。第一年没有考上,出来工作了两年多,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读书,心也在读书上。”
沐瑶觉得,读研给自己的意义就是,给时间让自己沉淀一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我不是为了工作来读研,从来没想过通过读研改变自己的工作状况,比较单纯地想读书。我有个朋友也是,她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专业的,历史专业就业不是很好,但她是想好好读书的。”
小乔是1987年生的,今年已第五次考研了。她就想读研,想考做陶瓷方面的专业,一心一意要到景德镇学陶瓷,学成归来在昆明开个工作室。
小乔本科时候是艺术生,大四时考了一次,后来3年边工作边考,今年辞了工作专心考研。但自己的理想到底能不能实现,却也不敢肯定。
21岁的青青是云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这次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我报了成都那边的学校,管理类专业。从大三开始一心一意备战。”
为什么考研,青青到现在都还没想清楚,笑称准备借读研3年时间思考将来。她考研的动机,首先在于高考发挥失常,本科读的是二本。“谁都想读个好学校,考研是个翻身的机会。另外,我喜欢成都这座城市,所以报考那边的学校,选一个自己熟悉而且好找工作的专业。因为好多专业听上去名字很美,但不清楚学什么,自己会不会感兴趣。”
学习收获
在浮躁中沉淀自己
很多女研究生比读本科时浮躁少了一些,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也学到了专业和专业之外的知识,更加会思考。
“来读研之前是抱着混文凭的心态,但是进学校后有所转变。”李冰雪和同学闲聊时,都赞同既然工作过、接触过社会,读研就要好好读,珍惜学习的机会。“之前我工作过半年,那半年没什么时间看书,整个人很累。如果想好好看书还是得到学校来。”
李冰雪说,自己以前是个急性子,大学四年做过很多兼职。现在多看些书后就没那么浮躁了,心静了下来,也弥补了精神上的空虚。“导师也常常告诫我要多读书,加强个人修养。他是个淡薄名利的人,在交流过程中我悟到了一些东西。”
“我工作过两年才来读研的,因为很怀念学校单纯的生活,读研后有3点最大的收获。”云南大学在读研究生杰西说,读研前,她对学习的态度是消极的,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得过且过。之后态度大有转变,如果自己选择了一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知识改变了眼界,眼界改变了态度,态度决定了人生。她愿意去尝试,挑战更多东西。
杰西说,她思想方面改变也大,思考问题的角度广了,学会对生活、社会中的东西进行反思。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去走。学习知识毕竟有限,但思考是无限的。觉得自己变得更加独立,不用依附谁,靠自己的努力可以养活自己。
在云南大学读研的南方说,她当时选择读研没多想,觉得女生多读点书没问题啊。“像我这种本科和研究生都没换专业、没换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人应该没觉得有多大改变。就我自己,改变最多的是心态,不像以前那么浮躁了。”
小瑞是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今年7月毕业。“我读研一方面是觉得自己本科学得不扎实、不深入,想通过读研让自己学得更深。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新闻媒体的用人标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本科生除外’,所以只是个本科文凭,并没有办法进入我想要进的单位。”
研究生两年,小瑞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读研要求你主动去学习,什么都是自己动手,所以学得也很多。“假期里我都在报社实习,也积累了从业经验,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小柳是数量经济专业研一的学生,本科在江西读的,学的是数学专业,同学毕业以后基本都在中学当老师,而且还是那种不是太好的学校,自己又不太想教书,所以通过考研换一个专业,也让自己多一个选择。到研究生班后,她觉得还是学到了很多知识。“我现在转来读经济,跨专业的原因要求我读很多经济方面的书,我有时候还要去上经管学院的课,所以在专业课学习方面收获挺大的。”
就业前景
工作压力从未降低
一些女生因为害怕毕业就业时受到歧视所以考研,但是考上研之后找工作,是否能避免这个问题呢,仍是未知。
“我现在没毕业,没找工作,也许会考博,不知道自己未来几年会在哪儿,对自己的前途想得比较多。”沐瑶说,女性找工作受歧视,特别是一些辛苦的行业,单位都想要男的。
一个直接原因,有过工作经验的沐瑶判断是,都觉得女的很麻烦,要休假。之前工作时有个同事,她属于公司的元老级人物,但是休了产假后就被降职了,这种情况还算好的。有的修了产假后会被转岗,受排挤,最后没办法只能辞职。一些私企更没有婚假产假,如果结婚了一般都不休,怀孕还不是只有收东西走人。大家都想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因为这些福利能够保障。
李冰雪说,她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是想着继续读下去,考博士,希望以后能回到学校做学术研究。
读研对就业到底有多少帮助?她觉得对找工作是有帮助的,一些好工作只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在她眼里,好工作就是工资福利好一点,不用经常在外奔波。“我本科时候的同学一般收入一个月两三千块,而认识的一些研究生可以有五六千块。”
接受采访的女生们都认为,读研后底气更足了。“我本科毕业找工作时比较胆怯,单位说什么就照做。而读研之后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都有了提高,有一定底气和单位谈条件。”这是李冰雪比较乐观的一个看法。
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的青青则是这样看待未来就业的,“我们班到目前还没人找到工作,一些管理岗位招聘对学历有要求,一般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用人单位也喜欢要男生,女生的各方面能力比男生强,但单位找各种借口把女生简历退回。而有的男生连招聘条件都没达到,一样有资格考试。如果我现在去找工作,绝对是工作选我;如果读研,将来可能是我选工作,但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其实心里也没底。”
同样工作过的杰西也认为,女研究生有更多的底气去应对这个社会,但在找工作的时候受限也多。一方面是年纪相对偏大,体力和精力赶不上20岁出头的本科生,要考虑的问题和面临的问题更多。另一方面,感觉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用人单位觉得一般的工作要本科生就够了,需要高技术的要博士生。也可能是社会对女研究生的需求量不大,但是读研的人却很多。而且可能是女研究生比本科生更自信,自尊心更强,所以往往给用人单位造成心气高的印象,觉得你在一个岗位上干不长,不愿意招聘。
“这个社会女生不考研感觉没前途,考上研也不一定有更好的前途。”杰西说,现在有的女研究生被称为女汉子,她觉得这不是个贬义词,指的是内心强大。看看班上的同学,女生并不比男的差,有时候比男的还强。特别越读到后面越觉得男不如女。女生因生理问题,其实承受的压力比男生大。现代女性要挣钱、带孩子、协调家庭关系。
婚恋影响
读研后更注重现实
绝大多数女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在单位立足的问题,婚恋放在其后。少部分人读研是为了有资本找个好对象。
去年年底,新闻报道一个母亲逼考研女儿去相亲,原因就是担心读研后就嫁不出去了。
社会上不少人认为,青春很短,而女生的青春更短。对于婚姻也是,多少考研“剩女”至今单身。为了事业,很多女研究生都选择了暂时不要孩子先拼事业,而研究生的经历并不能替代你的学徒期。结果一晃到了30岁,这时如果你选择事业,你或许可以完成你的第一跳,但是你的代价是你注定要做一个“高龄产妇”,而如果你选择家庭,那么你的职业生涯就会被打断。
沐瑶说,绝大多数女研究生首先考虑的是立足的问题,婚恋放在其后。少部分人读研是为了有资本找个好对象。之前认识个师大的女研究生,她读研的目的就是嫁人,她经常说她的哪个研究生同学、朋友嫁了什么总、什么老板。毕业之后她确实嫁给了一个副总,男的已经40多岁,离婚带着个小孩。听说现在很多成功人士择偶不仅看女性样貌,还要看有没有学历。高学历的伴侣给他们长面子,而且还能教育下一代。
“我现在没找到合适的伴侣,一方面是圈子小,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些原因。”沐瑶说,圈子小是从高中分科时就注定了的,选了文科。高中班上40人只有10个男生;大学班上60人只有16个男生;到了研究生,40个人只有6个男生。而且发现男生越来越弱,女生变得越来越像汉子。在一些行业,比如媒体也是女生较多,进来一波又一波的新人都是女生,来个男生领导很喜欢。
“其实我的重心没在找上,读研这几年想让自己过得充实一点,过得好一点,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沐瑶觉得,到了这个年龄和阶段,合适的人很少。研究生不像本科生,参加舞会遇到一个有感觉的男生,如果他对我还可以,他的各方面也不令人不讨厌,就可以和他发展一段感情,想法特简单。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会考虑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地域问题,想到自己以后会去哪,未来有没有可能,这个阶段已经玩不起了。感情是易耗品,精力没了就没了。
婚恋问题上已经考了5次研的小乔更悲观,她出生在艺术世家,尽管只有26岁,但家里觉得她年纪大了,妹妹都找到男朋友了。可她不想将就,高中时和初恋男友的感情刻骨铭心,但到大学男方劈腿了,很难受。之后又有几个男朋友,结果越找越难受。
父母其实想给她介绍工作稳定的对象,介绍过两个,但是对方更挑剔。介绍的第一个男的已经30多岁,在一所著名中学教书,在大家眼中他拿铁饭碗,工作不错。男方简单了解了一下她的情况,听说是做设计的,男的以为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就同意见面了。后来知道她在私企做设计,马上不见面了。
后来又介绍了一个,男方家里做生意,家庭条件还可以,但男的各方面一般。还没见面,男方知道她在某个娱乐场所做设计,之后直接没见面。
不过,在云南大学读研的南方说不觉得女研究生不好找对象,她说她身边幸福的女研究生也很多,女生不一定要在几岁以前结婚。“我至今还没遇到合适的人选,可能是我比较被动,性格有点内向,迈不出第一步。”
专家解读
目前教育女生更占优
大学教育是基本教育,研究生教育不是。但现在一些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这是一种浪费。
统计显示,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一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超过男生64.78万人,占51.35%;全国硕士研究生人数143万余人,女硕士比男生多了4万人。全国成人本专科生一共583万余人,女生比男生多50多万人。
全国女大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男生,是在2009年。而2008年,男大学生还比女大学生多5.7万余人。
全国女硕士研究生第一次超过男生,是在2010年。这一年,全国有12万余硕士研究生,女硕士占到50.36%,女生比男生多了近万人。
据了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男多女少的情况,持续偏高30余年,然而为何在校大学女生的人数高出男生这么多?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国外也有类似情况,比如俄罗斯和美国,也存在大学女生多于男生的问题,“这是由社会、教育、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的。”
熊丙奇分析,一方面,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从初中开始,男生辍学率就高于女生,不想念大学的男生比较多,父母也放心男孩去打工,而女孩辍学打工就相对少一点;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下,女生更有优势,这也直接导致读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
对于这个观点,云南大学教授李红(化名)也赞同。她说,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方式以记忆为主,创新较少,这种教育方式比较适合女性的学习优势和特点,男生逐渐被各级考试淘汰,到了本科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男生少的现象,到了研究生阶段,这个现象就更加突出,尤其是文科。
另外,李红认为,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下,女性往往成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很多女生为了避免本科之后进入残酷的搏杀,想以提高学历为自己增加砝码,以后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有就业优势,而选择继续读研。“心态上也不够成熟,一些女生读研是为了不用走向社会,继续呆在校园中,呆在父母的羽翼下,能晚一点面对社会就晚一点。”
还有一个原因,很多女生考研是为了“血统”,就是原先的学校档次不高,知名度不高,就考一个211、985高校读研,让“血统”更好,将来就业的砝码含金量增加,这当中还有来自社会的压力。李红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大家认为研究生又开始成为“必读”的学历和背景,很多用人单位盲目地(不顾自己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特点)规定要硕士生甚至博士,因而产生了一种社会倾向,即硕士教育是基本教育,读完本科就应该读研。
“关于社会观念,我多说一句,大学教育是基本教育,研究生教育不是。但现在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好像学历越高越好,这恰恰是对人才的浪费,对国家资源的浪费。”李红说,很多岗位本科生就可以了,非要研究生,而社会上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区别又不清楚,很多操作性、实践性岗位招一些学术硕士去做,还不如本科生好用。
李红说,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学术硕士)基本属于博士教育的预备阶段,是为将来读博做准备的。关于这一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根本不知道。专业硕士在国外很普及,现在在国内也开始多起来(2010年开始教育部又推出了40多种专业硕士),就是培养操作型、实践性、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高层次人才的学位类型,但是社会认知度不高,甚至一些学生认为专业硕士比学术硕士低一个档次,不愿意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