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及其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二.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他们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要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五.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共产党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各国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同舟共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环境友好。
为此,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其重点在于: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八.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经济职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对其经济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具体包括:政府要有效供给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制度体系。政府要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政府要治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政府要遏制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走向垄断。
九、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引领风尚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要注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和完善代表任期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强化党委全委会的决策和监督作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内民主不但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当前的民主政治实践中,作为国家民主的人民民主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民主同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在制度框架、民主权利的具体行使、组织机构和物质媒介等方面具有相通之处。但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也有显著区别,不仅表现为民主的范围不同,还表现为民主的主体构成和政治功能的区别。这些区别又决定了两类民主在实现形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较党内民主更加多样化;人民民主更重视选举民主,党内民主更重视决策民主和激发党内活力;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方面,党内民主较人民民主更多地强调意志的统一和集中。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必然性:对集中与统一的强调使得党内民主较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更强的可控性;对决策民主的重视使得党内民主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方面功能更为明显和直接;党员的先进性和两类民主在实现形式上的共同点使得党内民主的发展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传导性。
十一.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十二.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重点工作主要有哪些?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十三.为什么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国宪法确认了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辉煌成果,规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性质和根本制度,明确了国家未来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总的目标,是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切实增强宪法自信,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深厚思想基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第一,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力量不仅仅因其地位崇高,更在于其有效实施。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国家权力机关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以宪法为依据,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贯彻和体现、落实和细化,宪法的实施必须通过完备的法律来推动。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维护宪法的地位和权威。三是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司法权。四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遵守宪法法律,全体人民都必须认识到,宪法既是必须遵守的最高行为规范,也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最有力武器,充分相信宪法、主动运用宪法,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第二,宪法监督是保证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形式。宪法实施离不开宪法监督。1954年宪法特别是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对宪法监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进一步明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宪法监督的对象、范围、方式等,将原则性要求具体化、程序化,使宪法监督更规范、更有效。二是要充分发挥宪法解释作用。依据宪法精神对宪法规定的内容、含义和界限作出解释,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明确宪法解释提请的条件、宪法解释请求的提起和受理以及宪法解释案的审议、通过和公布等具体规定,保证宪法解释贯彻落实。三是要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进行备案审查,是宪法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要提高备案审查机制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增强备案审查的实际效能,维护宪法权威。四是要引导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宪法监督。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宪法每个公民既有自觉尊崇和维护的责任,又有参与监督的权利。
第三,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要做到“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国的宪法实施和监督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必须恪守宪法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三是必须强化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和运用宪法的意识,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和敬畏,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打牢思想基础。
十四.为什么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持续关心关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要求领导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交往成为君子之交,做到“亲”、“清”两个字。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原则和方向。
第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家,发展依然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政商关系是市场经济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形成良性循环的新型政商关系,对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来定位政商关系,揭示了我国新型政商关系的本质,不仅让政商双方在交往中都有规可依,更给领导干部如何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划出了底线、拓展了空间,也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提供的各种服务真正服务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使领导干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廓清了长期以来处理政商关系存在的误区,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做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积极践行者。新型政商关系,新就新在“亲”、“清”这二字上。“亲”就是亲近,强调双方真诚交流;“清”就是清白,要求彼此光明磊落。对领导干部而言,要对企业家“亲”上加“清”,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如何做到“亲”?就是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家接触和交往,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如何做到“清”?就是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打交道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与民营企业家“亲”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守底线,讲规矩,在与民营企业家交往过程中必须坚持两袖清风。对民营企业家而言,要在“亲”中守法诚信,自设底线,切实做到法律的“高压线”不能碰,道德的“警戒线”不能越。要在“清”中洁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树立正确义利观,不能见利忘义。要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第二部分参考书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8年。
3.《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新华网2018年3月13日。
4.王卓君:《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5.胡小君:《执政党与当代中国选举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6.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新华网2017年12月1日。
7.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2018年3月5日。